据媒体报道,车辆抬杆、快递柜、红绿灯、智能门锁……小区内外,自带语音播报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设备的语音播报有较强的实用性,有的则似乎是多此一举。天气炎热,家家开窗,各类语音播报声声入耳,引来了不少扰民投诉。市民反映,有的智能设备的语音播报声即便分贝数不高,但因为频繁播放让人反感,或者暴露隐私信息令人担忧。
身处智能化时代,各种智能设备无处不在,其中,语音播报是很多智能设备的常见功能。这种功能设计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对用户起到提醒作用,一个是方便视障人群。从智能设备厂商的初心来说,无疑充满善意。然而,这类设备自动“说话”也会带来两大副作用,不仅存在噪音扰民问题,而且暴露隐私信息,引发部分市民不满,如何趋利避害需要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从各方反馈来看,大多数智能设备语音播报作用不大。比如车辆抬杆的立柱上大多都有电子显示屏,相关信息一目了然,而且车主手机上也有信息显示,所以,车辆抬杆语音播报被认为多余。再如,智能快递柜的语音播报滞后,不仅扰民,还干扰用户操作。那么,这部分智能设备是否应该取消语音播报或者设置为静音?此外,也有一些语音播报发挥着功能,例如马路红绿灯语音播报有利于视障人群出行。
也就是说,智能设备该不该“说话”,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其实际用途、服务对象、使用价值来判断。据媒体编制的智能设备扰民指数排行榜,从高到低分别是车辆抬杆、小区快递柜、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单元门门禁、智能门锁、红绿灯。这在提示我们,排名前列的这些智能设备,如果其语音播报作用不大而且扰民,有必要研究论证如何进行科学化精准化管理。
首先,应该分门别类实施精准管理。群众身边的智能设备的语音播报功能哪些可以取消,哪些可以保留,应该根据群众意见进行分别管理。哪些设备的语音播报有必要降噪,哪些有必要在夜间静音,也需要区分管理。这既需要相关生产厂商配合实施,也需要设备使用者按要求操作。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厂商、使用单位还是监管部门,都不能无视群众的反馈意见。
其次,针对智能设备“说话扰民”完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已出台实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各种噪音规定了相应防治措施,但智能设备语音播报扰民是种新现象,现有法律法规不太“对症”。原因是,语音播报并非持续性噪声,难以测定;我国法律法规并未对声音内容重复性、音调尖锐度等进行明确规定。应当在现有法律基础上,针对语音播报扰民“打补丁”。
无论何种噪音扰民,都可能侵犯公民安宁权、休息权、健康权。智能设备语音播报一旦声量过大且重复,特别在深夜等特殊时段,对周边居民影响不容小觑,除了涉嫌侵权,还影响社区关系、社会和谐等。因此,各个城市主管部门应该听取受影响人群(包括市民、视障人士)的意见建议,该降噪的降噪,该静音的静音,如此,智能设备才能技术向善,造福整个社会。
从某种程度而言,智能设备“说话权”应掌握在受影响人群手里,而非掌握在生产厂商乃至使用者手里。随着群众身边的智能设备不断增多,防治这类设备噪音扰民不能缺席。这不是民生小事,其关乎社会治理。(冯海宁)
这是现代理论物理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试图从经典电磁学到量子力学,给出一点科普解读。 如果你没学过量子场论,但好好学过经典电磁学和狭义相对论...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
在今天(10月15日)召开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研的90GHz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关键突...
拥有 22 年高端门窗领域的深耕经验,构建了 6 大智能生产基地,累计获得 200 余项专利。其独创的 2 小时无损换窗技术(专利号:ZL7.4)适配存量房市场,...
、弹药、爆炸物管理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利用射钉器(俗称射钉枪)改制火药枪行...
近年来,市公管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加强村级工程全程监管和规范村居干部履职行为中的确保村级工程零投诉等工作;具体负责加强村级工程全程...